本篇文章1194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商务信息网 3月,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暖阳高照,百花盛开。 与花一同绽放的云南七彩美伊民族工艺品加工基地有精美的彝族桑尼刺绣,五彩斑斓的花草、鸟兽、蓝云流水通过绣球花们的一针一线栩栩如生。

“七彩彝绣里的幸福生活”

商务部被选为国家文化出口要点项目的这个加工基地是年由云南七彩美伊民族工艺品有限企业投资建设的。 企业创始人曹彩梅偶然的机会请了几家云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布包在店里代销,从中敏锐地感知到了商机,当机立断,于1999年创立了昆明难看的工艺品有限企业。

“七彩彝绣里的幸福生活”

由于桑尼刺绣历史悠久,加之加工方法独特,产品应该很受欢迎,但仅限于当地普通家庭的加工,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而且同样的产品加工粗糙,几乎没有企业品牌,市场远远超出预期

曹彩梅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她以带队继承无形文化遗产为己任,加强设计力度,注重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外观塑造、产品包装、企业品牌创立、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努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为云南少数民族 开发了家用饰品、小挂件、帽子、披肩、服装等18个系列共计3600多种款式的产品,年产值超

“七彩彝绣里的幸福生活”

曹彩梅表示,目前产品畅销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企业自年取得自主出口权后,已将产品出口美国、日本、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海外市场正在扩大中。 “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快速发展服务贸易,扩大云南民族文化产品知名度,为民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扩大市场空之间。 ”

“七彩彝绣里的幸福生活”

企业越有变化,村民们的生活也就越好。 云南美伊利用公司“民族特色手工刺绣”的生产优势和产品特点,在当地政府、协会和公司组织下,帮助农村妇女就近就业,“打工不离家,忙抓生产,闲增收入,顾家”

近年来,企业除了直接提供近千个岗位外,还扶持了石林县、昆明市四区、禄劝县等1700多个农户的5000多名妇女从事生产链中的相关工业,给这些家庭带来了稳定的副业、稳定的收益,真正“一业兴百家兴”

来自石林寺背后村的张桂英从小在长辈们的指导下学习刺绣,通过针、线、布,掌握了桑尼刺绣的关键技术和各种刺绣法针法。 年,张桂英加入云南美伊,成为刺绣高手。 根据刺绣的难易度和刺绣面积,每天可以刺绣2到8张。 此前,村子里有很多像张桂英那样技艺精湛、在家的劳动力,但她们只把刺绣当作爱好,不认为有一天能养活家人。

“七彩彝绣里的幸福生活”

“每当看到企业蒸蒸日上,云南民族工艺品领域日新月异发展,看到我们宣传的产品被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走出国家,贫困阶层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这是我们最大的乐趣 ”曹彩梅自豪地说。

说起年龄,曹彩梅感慨良多。 “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但打开了我们新的营销模式,学习了现场直播、视频营销,增加了工作中常用的知识和技能。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苦味。 因为这一年我们逆流而上。 也有甜味。 因为这一年,我们在逆风中找到了起飞的动力。 ”

“七彩彝绣里的幸福生活”

现在,企业开始进入单季,大家的设计、样品制作、订单、在线新产品发布……每天都很充实。


标题:“七彩彝绣里的幸福生活”

地址:http://www.bjzghzbx.com.cn/bfshxf/4753.html